伟德客户端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關村天成創新研究中心理事長。
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蘇塞克斯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大學法治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創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技術創新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世界現代化論壇專家委員會中方專家、中國未來研究會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民政部城鄉社區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1971——1978 從上海到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六師六十團知青;
1978——1982年在黑龍江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7——1990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
1991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1994年曾去英國Sussex大學大學做訪問學者,1995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1年至今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并工作,
2008年,獲國家985項目資助,美國Stanford大學做訪問學者,從事中美創新經濟比較研究。
重要榮譽:
《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所有權是曆史趨勢》發表于《經濟研究》1997年第6期,該文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論文獎,在全國期刊論文轉載率中居第八名;
《人格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之根本》獲中國科學院第二屆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優秀論文獎;
《中國經濟體制轉軌亟需回歸民衆的六大權利》獲中國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優秀論文獎。
2017年被長安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為中國最有影響力學者《二級學科經濟體制改革類》
中國轉軌階段的民衆經濟權利,社會資本理論,中國人力資本制度建設,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質,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關系,中國原始型創新的制度路線,中國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創新關系研究等。
課題:
轉軌階段的民衆經濟權利,技術創新方法的理論基礎,知識管理與中國原始創新力
專著:
《中國原始型創新與超常型知識治理體制改革》 中國科學出版社 2019年
《方竹蘭自選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年
《麗娜模式與中國公共财産制度的改革之路》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5年
《民衆經濟權利演化論》中國财經出版社2014年;
《市場化與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人力資本與中國創新之路》,中國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論》,上海三聯出版社1997年
主要論文:
《新冠肺炎疫情與公共衛生國家治理體系的反思》2020年
《論科學家創新型勞動的價值确定》2020年
《科技類社會組織服務企業創新能力的指标體系研究》2019年
《中國實現原始型創新的體制改革重點》 2019年
《中國原始型創新人力資本制度初探》2018年
《從趕超型創新到原始型創新,體制改革是關鍵》2018年
《深圳如何成為全球原始型創新中心》2017年
《論中國原始型創新的流程及治理機制》2016年
《論中國互聯網産業的發展對交易費用的影響》2015年
《論直覺式創新與中國自治型創新模式的培育》2014年第2期;
《Can the Path Dependence be Change》 The 1 st International Modernization Forum 2013年8月;
《To Establish the Government-Civilian Cooperativ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2012. Aug EI;
《Exploration on the secret of supernormal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ilicon Valley: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2011. Aug EI;
《論政府占據資源配置主體地位的局限》,《學術界》2013年第10期;
《從公共物權到公共事權》,《現代物業》2013年第8期;
《直面通貨膨脹與政府行為之間的關系》,《城市經濟》2013年第4期;
《大學管理應為提升國家創新力服務》,《21世紀現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科學出版社2012年8月;
《論民衆經濟權利與中國轉型期的經濟增長關系》社會科學研究2012年第六期;
《論矽谷的知識管理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首都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2期;
《經濟人假設的反思---探尋2008全球經濟危機根源》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2期;
《論建立政府與民衆合作的生态補償體系》,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年第11期;
《如何吸取金融危機教訓》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4月27日;
《論政府如何引導市場主體自治》,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11期;
《以人力資本産權主導國有企業改革》,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年第六期;
《創業需要建立創業特區》,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1月1日;
《中關村創新的社會價值》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期;
《論中國國民經濟管理制度的系統創新》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8年第8期;
《微觀督促宏觀-中國宏觀調控制度的理念創新》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15期;
《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完善民衆經濟權利》學術月刊2007年第4期;
《論郎鹹平藥房不能治愈國有資産流失症》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論單純以收入增長作為發展目标的片面性》學術月刊2006年第6期;
《論民衆經濟權利的回歸---探究中國經濟體制轉軌的實質》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人格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之根本》理論與現代化2005年第6期;
《論中國國防制度理念的創新》孝感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論諾斯方法與馬克思方法的互補性---思考中國轉軌階段的制度分析方法》學術月刊2005年第3期;
《我國市場經濟主體間權利配置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1/08
《人力資本與文化制度創新》,孝感學院學報2001/02
《從美日兩國的競争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企業标準化2000/05
《能力本位:為勞動者個人張本》,中國人才2000/06
《人力資本與中國創新之路》,中國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控股公司的原理與運作》(與劉兆彬合著),中國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勞動者個人發展與公有制發展的關系》,教學與研究1999/11
《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所有權是一個趨勢》,經濟研究1997年第6期;
《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本産權——中關村企業産權制度創新的理性思考》,經濟學動态1998/12;
中國國家創新力研究,中國轉軌階段的制度分析方法,中國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關系,中國轉軌階段的民衆經濟權利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