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上午,由伟德客户端經濟系和工商管理系合辦的2025年第1期(總第58期)研究生讀書會在海澱校區教學圖書綜合樓0111會議室順利舉行。伟德客户端院長商文江、經濟系主任鄧達及經濟系老師、工商管理系主任郭穎及工商管理系老師,以及經濟系、工商管理系23級、24級全體同學參與讀書會,由商文江院長及黃立君老師推薦書目并由鄧達老師主持會議。讀書會圍繞波斯納的著作《法律的經濟分析》和科斯的著作《社會成本問題》進行了交流與讨論。

圖1 經濟系與工商管理系師生合照
會議伊始,鄧達老師歡迎經濟系及工商管理系老師與同學的到來,簡要介紹波斯納與科斯的理論成就。本次合辦讀書會特别邀請商文江院長出席,旨在通過深度交流促進對經濟現象與法律邏輯内在關聯的理解,深化對經濟與法律學科交叉領域的認知。本次讀書會中,經濟系李鵬舉、李鑫同學以及工商管理系王若南、彭書怡同學分别進行主報告。經濟系陳芳、蘭興平同學以及工商管理系邵祺、祁海博同學針對主報告進行點評。

圖2 政治經濟學專業李鑫同學作主報告
主講人李鑫同學闡述了法經濟學的發展曆程,介紹了功利主義理論、制度經濟學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思想淵源,詳細解讀了法經濟學發展的三條路徑,重點分析了波斯納、科斯和卡拉布雷西的理論,并探讨了法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曆程及現狀。李鑫同學還提出,應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推動法經濟學的進一步本土化與創新,積累更加符合中國國情的實踐經驗。

圖3 企業管理專業王若南同學作主報告
主講人王若南同學指出,法律經濟學打破了傳統法學與經濟學之間的學科壁壘,為法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更科學的分析工具。她重點講解了書中關于“漢德公式”在侵權責任領域的應用,通過婚前性行為去罪化、知識産權保護等案例分析了如何通過成本-收益比較來确定行為人的過失責任,并指出經濟學并非否定正義,而是通過資源優化配置為實現實質公平提供新範式,對我國民法典編纂與司法改革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陳芳同學對李鑫同學的彙報進行了點評。她認為該彙報對法經濟學的三大路徑對比清晰,具有本土關懷和批判性視角。同時她深入分析了波斯納理論在方法論上的突破和實踐價值,以及存在道德盲區和理性人假設簡化等問題,并提出結合倫理學框架和行為經濟學進行改進的建議。她還指出了卡拉布雷西理論在調解制度、平台經濟監管和數據安全立法等方面的本土化潛力。
邵祺同學對王若南同學的報告進行了點評。他從法律經濟學的視角解析企業本質,分析了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問題、股東權益保護以及市場規制問題,提出公司法需在保護債權人利益與維持企業運營效率間動态調整,為破解 “揭開公司面紗” 的司法實踐難題提供新思路。

圖4 西方經濟學專業李鵬舉同學作主報告
接着,同學們圍繞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展開交流與讨論。主講人李鵬舉同學介紹了科斯經濟思想的起源,分析了外部性問題、相互性原理、交易成本與産權界定的關系等内容,強調在交易成本為正的現實世界中,法律界權對經濟運行效率至關重要,同時比較了市場、企業、政府在解決外部性問題時的制度安排,為理解經濟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論視角。

圖5 企業管理專業彭書怡同學作主報告
主講人彭書怡同學依托論文中科斯定理的核心要義,以牛群與耕地、糖果商與醫生等案例闡釋了權利初始配置對社會總效益的影響,并對比交易成本為零與正的不同情境下市場與政府的作用邊界。她強調,法律應通過精準界定權利降低議價成本,為環境侵權、公共利益等複雜糾紛提供效率導向的解決路徑。
蘭興平同學對李鵬舉同學的報告進行了點評。他肯定了科斯定理的開創性,同時也指出科斯定理存在産權界定困難以及忽視産權初始界定公平性等問題,并結合土地征收等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提出科斯理論在實際政策制定中需與其他理論結合。
祁海博同學對彭書怡同學的報告進行了點評,他結合科斯定理探讨了數據治理困境問題,指出數據污染在醫療、金融等領域導緻 AI 模型誤判,其根源在于數據産權界定模糊、交易成本高昂及二者的相互性。他提出應明确數據提供者、收集者與使用者的權責邊界,建立統一數據交易平台,在數據質量與治理成本間尋求平衡。
在師生交流環節,各位教師圍繞學生發言中的學術焦點展開深度探讨。黃立君老師認為波斯納對于法律實效的實證研究值得借鑒。黃老師結合人工智能監管、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存在的法律滞後性挑戰,強調制度設計需與實踐發展形成動态适配。
王玲老師聚焦法律與創新之間的聯系,分享了知識産權保護與創新之間存在的公私利益平衡問題,并指出法律分析需更加關注動态性變化,并結合技術發展,重新審視責任分配規則,以适應新興領域的複雜性。
顧凡老師從跨學科融合視角切入,探讨了法學與經濟學的融合對學術研究和實踐的影響。他提出交叉學科研究既要理論創新,也要保證現實适用性,為同學們提供了方法論啟示。
司海平老師從學科方法論層面做出呼應,對比了科斯與波斯納的研究範式差異,她建議學生突破單一學科局限,通過交叉學科學習構建複合型知識圖譜,提升未來競争力。
陳明生老師分享"機器人稅"的前沿研究,以機器人技術革新與自動駕駛技術突破為切入點,分析了人工智能對于産業形态、社會生活産生的影響,引發老師和同學們的廣泛思考。
商文江院長認為當下對政策的研究是相對匮乏的,政策作為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變量之一,鼓勵同學們在進行學術研究時不僅要關注問題的解釋,更要注重問題的解決,并在社會與經濟場景中驗證學術産出的實用價值。此外,商院長指出,要通過量化思維分析制度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聯系,關注社會現象的内在本質。
郭穎老師指出,當今時代“技術與民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與新技術、新工科對接,是挑戰,亦是機遇。科技為當代研究提供了成熟的工具,學生們應善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張亞瓊老師指出,讀書會是一個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了解更多學科研究方向的平台,鼓勵同學們利用這一寶貴機會,學習更多關于行業的實用知識。
熊柴老師提出對政策研究的看法,認為在學術論文寫作中,不應止步于揭示變量關系,更應關注“怎麼做”的問題,落實到解決方法的研究與思考,這與商院長的提倡遙相呼應。
張弛老師厘清了多學科、跨學科、超學科的概念,從跨學科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出發,指出經濟分析與法律分析的不同範式特點。張老師提出,在跨學科的實踐探索中,應打破本學科分析方式的固化,更注重協同思考,合理重構分析範式。
趙文睿老師從方法論出發,探讨了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方法論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以及價值中性與非中性問題,提出公正公平、有效率的價值判斷是當前面臨的問題。
周敏丹老師從商院長提到的“最後一公裡”問題切入,指出經濟學是一門聯系現實與理論的學科,可以在馬克思科學抽象法的指導下,抓住時代的主要矛盾,在公平與效率的動态平衡中,提升公平的重要性。

圖6 商文江院長總結發言
最後,商文江院長對本次讀書會進行了總結。商院長高度評價了本次讀書會的學術價值,并對法律經濟學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深刻見解。本次讀書會圍繞科斯與波斯納的經典理論展開系統研習,幫助同學們深入理解了法經濟學的學科範式與研究路徑,有效拓展了經濟學研究的視野和方法。
圖/伟德客户端新聞中心
文/經濟系:陳佳蔚、孫藝桐、畢鑫瑩
審稿:鄧達
審核: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