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鵬薦語: 《積極心理學:挑戰與貢獻》 你想幸福快樂嗎?幸福和快樂的真谛是什麼?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心理學界興起了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提出六千萬年的人類進化史,讓人具有了超越其他動物的幸福感、道德觀、感恩念、自律與合作以及美好憧憬等積極心理,這使人類獲得了進化優勢。 其實人的動物本能,無論生存還是繁衍能力并不比其他動物強,之所以成為地球上的萬物之首,靠的正是這種其他生物乃至人工智能都不具備的積極心理,這種心理由适者生存、積極進取的天性演化而成,多年的研究數據支持人類建立在積極人性假說上的積極心理,積極心理學正是由此而成。 積極心理學以幸福為研究内容,提出人類的積極品質如同理心、善良、感恩、審美觀等特點是具備相對應的生物學與腦神經基礎的。積極心理學創新了傳統心理學,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門類的社會科學,成功推動了社會科學的範式轉移,越來越被人們所感知。 現實中,為什麼一些年輕學子會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決然選擇放棄生命?為什麼一些人立心立命,在做事情的時候能達到物我兩忘的幸福境界?這兩個極端現象令人深思。 積極心理學試圖揭示這一奧秘——當人們順應積極天性時,就會進入快樂、幸福的狀态。積極心理學的提出将幫助人們從新的角度去辨識和探索幸福,形成積極品質,幫助人們産生正面心理能量,從某種程度上掀起心理學領域的革命。 國際上第一個将經濟學的終極目标定義為幸福研究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al Kaufman),在此基礎上,中國積極推動并創新積極心理學應用的則是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彭凱平院長。 彭凱平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997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曾任加州大學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和美國心理學會科學領導委員會委員。目前兼任國際積極心理聯合會(IPPA)以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lPEN)中國理事、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曾多次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國際幸福日"大會上作報告。 凱平教授著作頗豐,至今已發表300多篇學術期刊論文,出版圖書《心理測驗:原理與實踐》、《文化心理學(英文教科書)》、《跨文化溝通》、《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等中英文著作8部。2007年被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評為全世界論文引用最多的中青年社會心理學家。 5月15日晚6點30分,中信大講堂第50講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73講,将聯合邀請彭凱平教授主講《積極心理學對社會科學重大理論的挑戰與貢獻》。相信他的演講會是一次現場給人快樂、未來給人幸福,值得期待的讓人積極向上的學術大餐。 伟德客户端院長 劉紀鵬 2019年5月12日 下期講座預告: 5月22日,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陳晉主講《走近鄧小平》,敬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