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鵬薦語: 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既是中國崛起的前提條件,也是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工作方向。盡管根據《财富》雜志的統計,2019年世界500強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已達119家,僅次于美國的121家,但無論是一個國家的GDP還是一個企業的營業額,大并不意味着強。 什麼是世界一流企業的标志,這是當前國資和民資企業都普遍關注的重要命題。世界一流企業不僅要具備以技術創新為代表的硬實力,還要具備以合規管理為體現的軟實力。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硬實力,大家都可理解,但“重硬輕軟”,把合規運營作為企業實力的體現,人們遠未熟知。 從頗具國際競争力的中鐵建被世界銀行實施9個月禁令,到中興通訊被美國政府罰款22億美元,從阿裡巴巴在美上市被指責賣假貨導緻股票下跌,到華為CFO孟晚舟加拿大被捕,我們在揭露和痛斥“美國陷阱”的同時,切勿忘記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國際競争環境中達成普遍共識的規則,是否熟悉我們繞不開、躲不過的美國這個頭号對手的規則和策略。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合規運營和管理既是當下貫徹“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過程中中國企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我們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必須熟知的工作内容。 什麼是合規運營(Compliance operation)?企業要不要設立首席合規官(CCO)?優秀企業和企業家必須高度關注,智庫、科研單位則應重點研究,而以法科為主的大學是否要設立法商管理基礎上的合規運營專業方向亟待明确。産學研三位一體,培養中國企業的合規競争力迫在眉睫,習慣了“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企業,必須補上這一課。 企業合規之“規”包含三個内容,一是國内外監管機構的要求和規定,二是企業内部建立的相應的規章制度,三是企業的職業操守和道德倫理。而走出去的合規之“規”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國際通行準則,二是 “走出去”所在國的非國際通行準則。 合規運營不是企業被動遵紀守法的行動約束,而是對“法無禁止皆可為”的主動完善,更是企業提升自我,講倫理、重信譽、守道德價值觀的企業文化體現。 10月16日晚6點30分,薊門法治金融論壇将邀請著名跨國公司專家,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副主席王志樂教授,以其多年來走訪企業的鮮活案例演講《增強合規競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志樂教授是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第十項原則專家組成員,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曾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任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是國務院授予的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我與志樂教授相識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中央電視台一場企業國際化的對話節目,他的演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以後在企業國際化問題上我又經常向他求教。 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企業合規的重要性愈加凸顯,他主筆就中興事件呈遞的有關增強企業合規運營的報告難得一見地受到總理和四位國務委員、副總理的同時批示。在此背景下,國家發改委牽頭七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境外經營合規管理指引》,國務院國資委則印發《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足見志樂教授在企業合規問題研究上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去年以來,他多次向我建議在法商結合背景下,在政法類大學成立合規運營方面的研究機構,而我所編著的《法商管理學》在他的建議下也增加了合規運營這一章并由他親自完成。 志樂教授在跨國公司和企業合規領域是著名專家,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全球500強企業,他實地走訪過120多家企業的總部,他的每一個學術思想都有鮮活的案例支撐。本次講座他除了解讀中美貿易戰背後的規則博弈,還将深入探讨“一帶一路”背景下,企業合規管理中面對國際通行規則和經營所在國法律法規的不同做法。他将用大量案例解析七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境外經營合規管理指引》的現實背景,也将為企業搭建合規管理體系、設立首席合規官(CCO)等問題把脈解惑。 相信這期講座一定能在法學家、管理學家中掀起一場企業合規運營讨論的高潮,無論是對有為企業家和管理者,還是研究法律和管理的專家學者,以及有志于法商結合背景下把合規運營作為專業方向的同學,都将是一場值得期待的學術盛宴。 伟德客户端院長 劉紀鵬 2019年10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