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下午12:30-3:30,學術導師黃立君老師帶領她所指導的7位本科生在昌平校區逸夫樓經濟系辦公室召開第一次經典閱讀分享活動。參加讀書分享的學生包括2016級經濟系的龔盛、邵溪月、祝潤伊、祁飛,2017級經濟系龐菁冉、袁莉瑤、白建宇。2016級胡霁原同學因在華東師大交流而缺席。
7位同學分别對自己過去一個月内讀了什麼書、讀書的感想、收獲進行交流分享。
2016級龔盛同學喜歡法經濟學,黃立君老師在20本經典著作書單之外,單獨為他推薦了法經濟學方面的書目和經典論文。本次他跟同學們分享的是羅納德·科斯的The Nature of the Firm(企業的性質)和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社會成本問題)兩篇英文文獻。龔盛同學對《企業的性質》一文中“企業為什麼會存在?”、“企業的邊界由什麼因素決定?”及《社會成本問題》一文中“侵害的相互性”、“外部性的解決方法”等進行了介紹,并談了自己的想法。他還通過引入2003年北京“天價葡萄案”,從法經濟學視角談了自己對該案裁決結果的看法。
2017級白劍宇同學分享的書目為伯納德·曼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他表示,書中弘揚的“私人惡德即公共利益”的觀點對他的價值觀産生了巨大沖擊。
2017級龐菁冉同學對哲學非常感興趣。她分享的書目為《西方哲學史》。龐菁冉同學将稍顯枯燥的哲學史結合她所了解的哲學家們的奇聞轶事,讀出了另一番趣味。
2017級袁莉瑤同學分享的書目為錢穆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她就錢穆先生對于我們固有的古代中國是封建君主專制思想的質疑進行了自己的解讀,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财經賦稅、兵役義務中部分政治制度作了概括與比照。
2016級祝潤伊同學,他分享的書目為費孝通的《鄉土中國》。《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農村的作品,涉及鄉土社會人文環境、傳統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道德體系、法禮、血緣地緣等各方面。祝潤伊同學從費孝通先生的研究中得到靈感,并把它與自己所學的法經濟學聯系起來,分享了自己對于中國人為什麼總體而言 “厭訟”的認識。
2016級邵溪月同學分享的英文文獻為道格拉斯·諾思的Institutions(制度)。她跟大家分享了諾思關于制度為什麼重要的觀點。
2016級祁飛同學分享的書目為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國民财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她對斯密論及的“分工、專業化、勞動生産力”、“比較優勢”等提出了自己的認識。
黃老師對同學們的第一次經典閱讀分享非常滿意,并鼓勵大家繼續努力。參加分享的同學們都覺得,這種閱讀交流,就好比是一種知識上的“分享經濟”。這種分享,既可以增長同學們的知識,又可以帶來閱讀的快樂,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模式。

文/經濟系2016級本科生:祁飛
圖/經濟系2016級本科生:祝潤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