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上午,伟德客户端經濟系、經濟學黨支部在學院路校區綜合樓0607成功舉辦2023年第6期(總第49期)研究生讀書會,閱讀書目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裡·貝克爾的著作《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本次讀書會由經濟系周敏丹老師、司海平老師和趙文睿老師共同指導,熊柴老師推薦書目并主持。2022級和2023級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專業的同學們共同參加。2022級尹福、申晨笛同學以及2023級蔡雨穎、冀源同學做主報告。

尹福同學從歧視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分析大學生就業中的經驗歧視問題。首先介紹了貝克爾在書中對于歧視的探讨,并由此聯系實際生活,介紹了大學生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較大的競争壓力下就業存在的歧視現象,以及自然附着成本的來源,最後指出經驗歧視會帶來增加企業雇用成本和管理成本,造成企業人才儲備短缺、發展後勁不足等消極影響。
賈文軒同學點評談到,尹福同學從大學生就業歧視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目前就業難和經濟大環境有關,供需矛盾突出。周敏丹老師認為,從歧視理論出發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存在邏輯問題,因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并不主要在于歧視,而更多是結構性問題,再加上短期經濟壓力。趙文睿老師補充了目前的相關研究,談到歧視經濟學在法與經濟學領域研究較多,國外很多學者研究有色人種與就業歧視。

申晨笛同學基于貝克爾家庭經濟學的理論讨論了生育問題。她首先介紹了主要西方經濟學家關于生育率的主要理論,包括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萊賓斯坦的邊際孩子合理選擇理論、貝克爾的孩子數量-質量替代理論、伊斯特林的生育供求分析理論,并着重從貝克爾的生育理論出發讨論了生育的本質,并依次分析我國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養老收益、經濟收益和快樂收益下降,而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均上升。
趙于均同學點評道,貝克爾的家庭生育理論繼承了萊賓斯坦經濟與非經濟的成本收益綜合衡量思想,在此基礎上談到了孩子的“質量”問題,生育子女的數量和性别這些附帶的經濟價值是生育決策的重要依據,而孩子撫養費用的成本高低則是影響決策的重要環節。熊柴老師指出,報告中引用的生育率數據不夠準确,并針對成本部分讨論了房價對生育率的影響。周敏丹老師指出,研究時要區分實際生育率和生育意願,要關注生育次序以及父母的代際利他主義程度。

蔡雨穎同學以犯罪與懲罰的經濟學作為切入點進行分享。首先介紹了犯罪與懲罰的理論模型,主要變量包括犯罪收益和犯罪成本,犯罪是一種具有負外部性的行為,人們會事先考慮其被懲罰的概率和被懲罰的嚴厲程度,構成了著名的威懾理論。她指出,貝克爾通過構建社會損失函數來分析對付犯罪的社會政策的最優條件問題,并通過犯罪率的動态模型來說明過去的犯罪滋生未來的犯罪,政策變化的短期影響比長期影響小的多。最後對貝克爾理論的不足之處也進行了讨論。
丁靖益同學點評道,貝克爾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犯罪的原因,認為預期效用超過其他行為時會進行犯罪。熊柴老師說,蔡雨穎同學對貝克爾理論不足之處的讨論值得肯定,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加深對該理論的認識;并對犯罪行為的理性與非理性進行了讨論。司海平老師談到,本書中假設所有犯罪的人都是理性的,這借鑒了微觀經濟學理性人的假設。

冀源同學從婚姻理論出發,探讨貝克爾對于家庭經濟學的觀點。首先介紹了全書的三個核心理論,分别是效用最大化、穩定偏好和市場均衡理論。随後分析婚姻市場與配偶組合的理論模型,即婚姻市場的最優組合不是使某一婚姻的産出最大,而是使所有婚姻的産出之和最大,并結合新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戈爾丁的研究進行拓展,介紹其在性别收入差距上的觀點。最後總結,貝克爾的婚姻理論将婚姻看作是一個充滿經濟考量的決策過程。
李鵬舉同學點評道,冀源同學的報告對貝克爾的婚姻理論做了較為全面的講解,該理論符合經濟學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論框架,并且聯系諾獎得主的著作進行了延伸拓展。熊柴老師談到了婚姻配對問題、性别比失衡問題等,并對婚姻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充。趙文睿老師指出戈爾丁教授做了很多關于收入分配問題的研究,介紹了其著作《藥物的力量:口服避孕藥與女性的職業和婚姻決策》的主要觀點,并談到,很多學者在研究女性就業的時候,以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為目标,但這并不意味着女性在就業市場的地位提高。

通過本次讀書會,大家對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人類行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表示将個人的思考與學習體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不僅能夠豐富自己對經濟學的認識,還可以更加深化對該學科的理解。
文、圖/經濟系:周霖、蔡雨穎、冀源
審稿:周敏丹 熊柴
審核: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