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晚,伟德客户端資本金融系2024年秋季學期第四期讀書會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成功舉行,胡繼晔教授以及2024級資本金融系的同學參加了此次讀書會。本期讀書會以胡繼晔教授推薦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為主要的研讨内容,2024級金融學學碩毛天賜、任靜怡、稅國楠三位同學為本次讀書會閱讀成果進行了主題報告,胡繼晔教授對本次報告進行了總結點評并和同學們展開了充分的讨論。
首先,胡繼晔教授闡明了對于《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推薦理由,強調了書中對于理解不同國家發展路徑差異的重要視角。胡教授指出,該書通過曆史與現實的結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國家興衰的全新維度,對于金融碩士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書中深入分析了制度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對于理解全球經濟格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次同學們的彙報内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本書基本内容的背景概述;第二部分是書中主要内容介紹,主要從制度決定國家貧富、制度差異如何産生、制度如何延續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三部分本書内容總結。
第一部分,任靜怡同學對文章的概述部分進行了介紹。通過2016年美國與世界最貧困國家人均年收入的比較,引出是什麼決定了國家貧富的問題。本書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制度決定了國家的發展命運。這本書的作者是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的阿西莫格魯教授和原在哈佛大學任教的詹姆斯羅賓遜教授,他們也是202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由于作者的專業背景使得他們傾向于用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去考察和分析,認為是政治和經濟制度在發揮着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部分,任靜怡同學首先對制度導緻國家貧富的原因進行了闡述。國家的發展成功與否,并非僅僅由地理環境或文化倫理決定,更多的是由制度安排所影響。作者通過列舉幾個實際的國家發展例子,并對三種比較流行的論點一一進行了反駁,最終通過加雷斯市的例子得出制度決定貧富的結論。國家采取包容式性的制度會造就繁榮,相反采取榨取式的制度會帶來衰退。且作者在書中強調了包容性制度對于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并以美國為例,說明了包容性制度如何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接着毛天賜同學分享了書中關于制度差異如何産生的主要内容。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曆史選擇,展示了偶然事件如何導緻制度的長期偏離,以及這些偏離如何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路徑。制度的差異往往源于曆史的關鍵節點,而這些差異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擴大。毛天賜同學還讨論了制度慣性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強調了制度變革的重要性。制度的慣性意味着即使在面對明顯的經濟困境時,國家也可能難以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這種慣性可能導緻國家在經濟發展上陷入惡性循環,難以擺脫貧困的困境。

稅國楠同學則聚焦于制度如何延續的問題。她讨論了制度慣性如何導緻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不同軌迹,并以新加坡為例,說明了制度的持續性如何影響國家的長期繁榮。制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對于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稅國楠同學還提到,制度的适應性和靈活性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制度的創新和改革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她詳細闡述了新加坡如何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實現了從一個小國向一個發達國家的轉變。這些制度創新包括建立有效的法治體系、推動教育和技能培訓以及實施開放的經濟政策,吸引外國投資。最後,稅國楠同學還讨論了制度的适應性如何幫助國家應對全球化和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
第三部分,稅國楠同學對本書的内容進行了總結。本書認為,經濟與政治制度決定國家的貧富,包容性的制度造就繁榮,而榨取式的制度帶來衰退。國家之間政治制度的差異來源于曆史關鍵時期的選擇,偶然事件帶來的制度偏離會讓國家的發展大相徑庭。而制度一旦形成變具有慣性,因為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能互相強化。榨取性制度會不斷自我複制和強化;包容性的制度反饋則是良性的,通過多元制衡達到軍事的穩定。最後稅國楠同學指出,書中對于貧困國家如何擺脫經濟失敗現狀沒有提出建設性的方案或意見。

三位同學彙報結束後,胡繼晔教授對同學的彙報進行了點評。他結合當前美國大選的情況,讨論了政治正确性對于制度發展的影響。同時,他也提到了新加坡的例子,強調了制度的适應性和靈活性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胡老師指出,制度的創新和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還鼓勵同學們繼續深入研究制度經濟學的理論,以便更好地理解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最後,在胡繼晔教授的引導下,全體同學對書中内容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同學們積極發言,讨論了中國的制度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如何理解包容性制度。大家一緻認為,制度的包容性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同學們還探讨了制度決定論的觀點,讨論了制度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讨論中,同學們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問題,如制度如何影響創新和技術進步,以及制度變革如何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通過本次讀書會,同學們對于《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家認識到,制度的選擇和演變對于國家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讨論内容與本學期胡繼晔教授《金融監管理論與實踐》課程中的法律起源假說形成聯動,同學們對課上内容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擴展,也激發了大家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文、圖/毛天賜、任靜怡、稅國楠
審稿/胡繼晔
審核/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