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鵬薦語: “天下雖安,但忘戰必危!世界并不太平,我們面臨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對内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雙重壓力,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與不确定因素明顯增多,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這是羅援将軍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時曾表達的觀點。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颠覆性錯誤。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内容。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如何保持我國社會大局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環境,是必須研究的重要話題。 11月14日晚6點30分,中信大講堂第46期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63講,邀請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将軍主講《周邊安全環境及軟實力建設》,全面剖析如何應對當下複雜多變的安全和發展環境,實現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艱巨任務。 羅援将軍是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之子。他做過駐守祖國邊陲的戰士,參加過抗美援老撾作戰,從軍事科學院走上理論之路,在美國做過高級訪問學者,當過駐丹麥武官。他在很多軍事欄目上擔任評論嘉賓,思維敏捷、語句犀利、嫉惡如仇,素有“鷹膽鴿魂”将軍之美譽。 羅援将軍還是赫赫有名的軍事戰略專家和國際戰略專家,曾給中央政治局授課,目前擔任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軍事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著有《戰略評估》、《談兵論戰》、《鷹膽鴿魂》、《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戰略學》等著作。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新時代必須按照習主席 “積極主動、未雨綢缪,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的要求,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 因此這場講座,對于聽衆了解如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完善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助力“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伟德客户端院長 劉紀鵬 2018年1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