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31日下午,伟德客户端經濟系、經濟學黨支部在圖書綜合樓0507教室成功舉辦了2023年第3期(總第46期)研究生讀書會,閱讀書目為錢穆先生的《中國經濟史》。本次讀書會由經濟系、經濟學黨支部鄧達老師、陳明生老師、黃立君老師、張弛老師、周敏丹老師和司海平老師共同指導,熊柴老師推薦書目并主持。2021級、2022級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專業全體研究生參加,2021級政治經濟學專業李丹、陸辰英同學以及2022級政治經濟學專業的賈文軒、張小喬同學作主報告。
李丹同學以《淺談中國古代土地及賦稅制度演變》為題進行主報告,詳細介紹了我國從西周至清朝的土地制度及相關賦稅制度,并對當代的土地争議問題進行讨論。李丹同學認為,中唐兩稅法使土地自由買賣,古代社會從“國家—農民二元結構”轉變為“國家—地主—農民三元結構”,這對國家動員能力等影響很大。在當代,随着新一代青年人脫離土地,土地無人耕種窘境逐漸凸顯,急需一場變革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陳明生老師和熊柴老師在點評中談到,李丹同學以中唐兩稅法為分界線劃分古代社會結構的觀點有待商榷,需要進一步論證。

陸辰英同學以《經濟視角下的中國曆史變遷》為題進行主報告,首先與大家分享了在工農商和土地改革方面以及古代中國經濟思想方面的思考,并與大家探讨了經濟史分析方法。陸辰英同學認為,中國曆史上大多數時期并不是“重農抑商”而是工農商并重;中國古代經濟上既有政府計劃經濟的影子,也有重商市場經濟的影子;曆史上的數次土地改革均是政府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根本。并且,陸辰英同學還讨論了“科學的歸納法”和“前置分析框架”兩種不同的經濟史方法論。陳明生老師就經濟史方法論進行了深入闡述,認為把握曆史發展進程需要保持曆史和邏輯相一緻,曆史唯物主義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毛慶慶同學表達了自己對經濟史方法論的看法,認為僅運用“科學的歸納法”是不夠的,歸納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演繹。

賈文軒同學從農地産權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國封建社會漫長遲滞,并以此為題進行了主報告。賈文軒同學在介紹本書主要内容後,分析了中國封建社會漫長遲滞的原因,認為土地産權制度的不穩定性、産權變動的社會運行成本等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而土地産權的清晰是促使經濟增長的重要激勵,最後從生産資料和勞動力的産權結合層面分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封建莊園經濟更疊的原因。陳明生老師提出應明确“封建莊園”的概念,以便進一步研究封建土地制度。

張小喬同學為大家介紹了經濟史研究分支中晉商的相關内容,詳細闡述了晉商的興起原因和發展過程,并對晉商發展頂峰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山西票号”進行詳細介紹。從創新和防範風險管理兩方面分析了票号興盛的原因,并且剖析了山西票号最終走向沒落的内在原因,并結合當今銀行的管理制度進行思考。黃立君老師指出,山西票号所采用的銀股、頂身股分離的股份制,可能會出現委托-代理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措施有待進一步學習,并運用于現實中。司海平老師提出,晉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時代偶然性,機遇也是晉商發展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原因。張國棟同學就票号衰落問題談到,晉商承擔了一部分清政府的賠款,導緻資金鍊斷裂,無法繼續維系票号經營。

随後,各位同學和老師就本次讀書會的主題進行了激烈的讨論。尹福同學提出,中國曆史上提倡“重農抑商”政策,但是晉商發展如此興盛是否意味着該政策的失效。黃立君老師指出,可以從稅收的角度進行思考,農業稅和商品稅不同的特征決定了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并推薦了相關書籍進行進一步學習。
通過本次讀書會,師生們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曆史及主要政策演變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經濟史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圖、文/伟德客户端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