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客户端企業史研究所邀請北大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師生參加經典研讀活動

2022-12-01  Clicks:

2022年11月30日晚上6點半,伟德客户端企業史研究所如期舉辦本學期第三次研究生經典研讀報告會暨教學科研活動(經典品讀 思想共鳴讀書會,2022年第6期 總第64期),由于疫情原因,經典研讀報告會采取線上方式進行,由巫雲仙教授主持。此次活動的最大特點是邀請校外師生參加,校内外師生共同研讨亞當·斯密的經典著作《國富論》。

我院企業史研究所的李曉、巫雲仙、熊金武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周建波教授,企業史研究所張春華、房興達、侯冠宇、周斯雅、沙娅、孫成己、易鑫、餘鎬、張鵬濤、高楚依、王冉和胡智鴻12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劉婷、孫淑彬、魏領昊、姜政希、陳洲揚5位博士生,共20多人參加了此次經典研讀分享活動。2022級博士研究生沙娅、孫成己、周斯雅三位同學做研讀分享彙報。

沙娅同學首先對《國富論》的主題進行介紹,她梳理了該書上冊的主要理論内容,彙報重點圍繞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而展開,分析了分工是如何增進勞動生産力的、分工為何能夠增進勞動生産力、分工産生的原因以及市場範圍對勞動分工程度的限制等問題。她同時聯系“微笑曲線”來拓展分析分工的利弊,提出對分工與創新的思考,并結合當代中國社會現象對亞當·斯密的相關觀點進行深入解讀。

孫成己同學從介紹亞當·斯密的生平和學術貢獻開篇,為同學們理解這部著作的寫作背景做了鋪墊;然後對《國富論》上冊的三個篇章内容進行總體概述,提煉了每篇的核心觀點,分析了亞當·斯密關于勞動分工、商品價格構成、國家或社會總資财的構成、城市與農村發展等核心内容。最後,他結合曆史上的經濟思想革命、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史分享閱讀《國富論》的體會和思考。

周斯雅同學的分享側重于《國富論》下冊第四篇“論政治經濟學”的相關内容,着重介紹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學說對國民财富源泉的理解,以及這兩個學說提出的增加國民财富的相關手段和政策主張,分析亞當·斯密是如何批判這兩個學說,以及他是如何理解國民财富來源的。在分享解讀原著中有關政治經濟學相關内容的同時,周斯雅同學也結合近現代國際政治的曆史實踐,拓展和加深對亞當·斯密理論内容的理解。

在開放式讨論環節,企業史研究所侯冠宇同學對三位同學的彙報演講進行中肯點評,并提出從國際經濟與政治角度來思考《國富論》的相關問題;房興達同學結合中國經濟思想史來理解《國富論》的相關理論;張春華同學針對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提出分工是否具有邊界的問題;餘鎬同學認為從經濟思想史角度可能會更有利于理解《國富論》的理論及其貢獻;易鑫同學認為國富民強的實現需要分工與專業化生産,土地、勞動和資本等基本要素的有效運用,政府在國家治理和産業政策上的有效實行,重商主義及其政策的理論學說,建立“看不見的手”與政府職能的有效運行機制五個要素;高楚依同學認為閱讀和理解《國富論》要回到當時的曆史環境,其理論論證是非常嚴謹的,邏輯性強,也反映了當時的實際情況;胡智鴻同學提出《國富論》中對中國形象的塑造有失偏頗,是為了論證某些理論而有意為之的;王冉同學對學習經典的目的與經濟史學習的方法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注意到中外經濟學概念和實踐的偏差。

來自北大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的同學們積極參與了經典研讀的讨論,劉婷同學比較了中國近代的重商主義與西方重商主義的發展路徑,認為重商主義在中外不同的曆史時期都有政策實踐,隻是效果不同;孫淑彬同學提出閱讀經典應當深入到當時的寫作背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原著的内容,以及對著作進行整體性評價,同時也需要結合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分析工具,幫助理解原著所要解決的問題;陳洲揚同學回應了張春華同學提出的分工的邊界問題,認為勞動分工的邊界實際上就是市場的邊界問題,亞當·斯密并沒有完全肯定自由市場經濟的觀點,沒有把“看不見的手”的理論意識形态化,走向資産階級化,同時他結合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強調應該結合國情看待經濟規律的客觀作用;魏領昊同學指出《國富論》在19世紀的影響需要分時段,在19世紀末期,自由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遇到問題的,這一理論的實際作用也受到影響;姜政希同學認為現有的經濟學思想仍以西方為主導,按照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理論,後發國家難以突破先發國家形成的價值鍊,因此,我們應堅持自主創新,思考适合本國國情、适合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道路。

圖1:讀書分享會與會人員線上集體照

針對《國富論》的研讀讨論,老師們提出以下指導建議:

北大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周建波教授從中國思想史、中外經濟思想史比較分析的視角,從中國古代商業與農業關系、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思想的發展演變,評述了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與獎勵金問題、政府與市場關系問題、宏觀與微觀政策協調問題,強調了創新富國的重要性和艱難性,指出特别是當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體量時,先進技術的引進是不可能的,一定要着重于自主創新,通過不斷創新來增加國家财富。他強調要客觀看待亞當·斯密所論述的富國之道,因為每個思想家都是在特定的曆史時代下處理具體的問題,其理論貢獻是不容置疑的,但也有時代局限性,需要辯證地看待經典著作的理論問題。

熊金武老師希望同學們強化中外經濟思想史的學習,學會把經典著作的閱讀與當下研究的問題結合起來。他還強調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肯定學生在閱讀經典過程中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李曉老師對學生的經典閱讀提出三點指導建議。一是要注意把握讀與思的關系,應該首先把重點放在學習經典上,不要本末倒置,重點不明;二是閱讀經典時要處理好時間與空間的關系,注意把握經典著作的永恒性和連續性;三是關注理論内部的關系,辨析清楚經典著作中具體的觀點及其一以貫之之道。

巫雲仙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讀經典中一如既往地遵循從薄讀到厚、從厚讀到薄、再從薄讀到厚這三個過程,把經典讀懂、讀透,在還沒有對經典有全面理解和把握之前先不要拓展思考過多其他東西,并建議同學們做幻燈片時要注意整體美觀、簡明扼要,尤其是注意字體的大小。

本次讀書分享會持續了3個半小時,在兩校師生的熱烈讨論和交流中圓滿結束。兩校師生在本次讀書會上都貢獻了各自的真知灼見,并紛紛表示讀有所思、學有所得、論有所感。兩校師生互相交流讀經典的體會和感悟,也讓同學們了解到不同學校的同輩夥伴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考,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得到啟迪。

在凜冽寒冬中,企業史研究所舉行的線上經典研讀讨論分享會,給同學們帶來思想之光、溫暖之光。師生們也非常期待兩校能夠常态化合作舉辦經典研讀活動,希望此後的讀書會一如既往地讓同學們在閱讀中開闊視野,在思考中得到成長,在讨論中激發靈感。


圖、文/企業史研究所:周斯雅

上一條:大數據時代下的市場效率——資本金融系秋季學期讀書研讨會第五期順利舉行
下一條:工商管理系研究生第二十九期讀書會——《創造性破壞的力量》

Close

Baidu
sogou